墨笔小说
墨笔小说 > 每日抽盲盒,咸鱼女主在六零躺赢 > 第171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71节

 

“那林女士有没有兴趣投资一下劳动密集型企业呢?”对方询问道。

林冬梅从投资创业以来一直都是走科技密集型企业的路线,可以说林冬梅旗下的凤凰科技、朱雀游戏以及华芯集团生产的都是附加值极高的产品,而且产品主要还是外销为主。正因为林冬梅为国家赚来了大量外汇,所以林冬梅的企业受到的优待也不少。

“投资劳动密集型企业么?”林冬梅思考起来。

劳动密集型企业一般以那种初级制造业、房地产业和服装业为主。林冬梅这边本身就算是高端制造业,现在往下发展初级制造业有些不划算。而房地产业的水太深,而且地产老板的口碑也不是很好。

“如果可以的话,我可能会投资服装业。”林冬梅说道。

“服装业么?”对方肉眼可见地露出失望的表情。

林冬梅知道对方可能误解了,因为国内此时的服装业基本都是“来料加工”,也就是所谓的贴牌。作为代工厂,国内的服装业其实赚不了多少钱,因为真正的大头被海外品牌商赚走了。

不一样的服装业

“我这边提到的服装业和流行的来料加工不同,而是做我们自己的品牌。”林冬梅解释了一句。

今天来开会的都是经济口的领导或专家,他们的当然晓得服装业的品牌商和代工厂区别有多少。假设服装业有一元钱利润的话,品牌商起码要分走8毛钱左右,原料商大概能分到1毛多,代工厂大概率就是几分钱而已。

“可是我们没有品牌优势啊。”有人提醒了一句。

国外服装业的高额利润是建立在品牌溢价上,而此时国内服装业可谓是一穷二白。

“这个自然是我们想办法来解决,但可能也需要国家帮忙。”林冬梅说道。

林冬梅其实想的是在这个时代走后世zara的快时尚路线,同时靠着联名去蹭奢侈品的名气。不过也诚如大家担心的那样,国内在时装产业是一点名气都没有。

“我们第一步是想办法将《vogue》引入到国内,中文版编辑部必须在我们的控制下。”林冬梅说道。

林冬梅之所以选择《vogue》而不是被认为是当时时尚第一刊的《elle》,是因为现在的《vogue》在花旗国和里拉国各出了一个超级主编。花旗国版的《vogue》在安娜的带领下,越来越商业化,也越来越具有影响力;而同时里拉国版的《vogue》依旧保持着高艺术性,将《vogue》整体的咖位给拉住了。

而要让《vogue》中文编辑部受自己控制,自然是林冬梅在后世见过某位《vogue》中文版主编的拉胯操作。也不知道《vogue》全球总部是不是脑子被门板夹了,居然从袋鼠国选了个都不知道是几代华裔回流华夏来做中文版主编。

这个人自己的时尚敏锐度不够也就算了,而且她居然对华夏的设计师及模特不闻不问。《vogue》花旗国搞tga的时候,她就只顾着自己,丝毫没有想着如何帮华夏设计师和模特争取露脸机会。而最为可怕的是,她居然还穿了一件有“抄袭”嫌疑的礼服登场。

后世很多人喜欢批评zara爱抄袭,但实际上zara的赚钱本事可不是这里。zara的成功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它对供应链的极致控制,这方面能和它媲美的就只有苹果了。zara几乎是零库存运营,所以压根不会存在资金链压力。而另一方面则是zara的自我坚持,很多快时尚最爱做的就是打折。过季打折就算了,不少快时尚品牌和潮流品牌几乎是上货半个月乃至一周就开始打折,而且打折还往往是三折起,完全将自己的价格体系弄砸了。而zara虽然是快时尚起价,但后来愣是将自己推到中档品牌乃至轻奢品牌的地位。

至于zara身上的借鉴问题,人家借鉴的是流行元素又不是完全照抄打版,因此真要追究起来压根就没法说。

除了服装厂之外,林冬梅同时还涉足了布料厂。为什么时装产业集中在米旗国这些地方?主要还是人家的面料研发是全球领先的。服装产业没有面料产业的支持就是无根之木,发展到一定程度就没办法再进一步了。

大规模招募工人

按照林冬梅的构想,高订线自然是放在东海市。东海市是国内受西方文化影响最大的城市,所以这里的服装业也一直走在国内前列。同时东海市自己和周边有不少优质绣娘和裁缝,这可都是宝贵的人才。为什么香奈儿宁可年年亏损都要养着它家的手工坊?因为这代表着香奈儿的底蕴。虽然手工坊本身是亏损的,但是手工坊加工出来的配饰放到香奈儿的高订线及高级成衣线上那可是大赚特赚的。就是因为香奈儿有着自己独一无二的手工坊,因此香奈儿的成衣哪怕不便宜也依旧是畅销货。既然香奈儿能做,为什么林冬梅这边不能做?

除了高订线,国内其实最看重的还是成衣线。因为高订线属于精工细活,需要的人手不多且专业素养又必须很高。但是成衣线就没那么复杂了,踩缝纫机真的不需要太多文化。而且和后世相比,现在的服装业还是需要人工来踩缝纫机。而且一旦销量上来了,服装厂三班倒是很正常的。而一旦三班倒就意味着一个厂能至少容纳两倍的工人以上。

因为服装厂能大量容纳下岗职工,所以不少原来的重工业城市对林冬梅的服装厂可谓是期盼许久。

“我肯定没有办法每个地方都办一个服装厂,毕竟选址还是要选有服装产业基础的。”林冬梅如实汇报道。

负责接待林冬梅的领导在脑海里想了想,国内几个服装基地的城市就出现了。

虽然这些城市没办法全部解决问题,但至少能缓解下燃眉之急。

“如果让你们大规模接纳外地劳工呢?”领导询问道。

“只要给我配套的土地让我建设员工宿舍和生活社区就可以了。”林冬梅回答道,“还要就是当地政府不要干预。”

随着林冬梅服装厂开始建设,一些下岗职工相对集中的城市开始有了招工消息。

“听说了么?现在有家服装厂在招聘工人。对学历和年龄要求不高,工资待遇还是比较凑合。”

“私人企业么?我才不去!我好歹是国家工人啊!”

“但现在不是下岗了么?有份工作总比没工作好吧?”

“我是国家的工人,国家肯定不会不管的。”

虽然有了招工的消息,但是还是有不少人依旧抱着“等靠要”的想法,可也有一些人真正动了心。

“老婆,你说我们去那边试试如何?你可以进厂,我可以去应聘一个保安或杂工啥的。”

“但是要去其他城市,孩子怎么办?”

“先让爸妈辛苦下,这几年我们努把力赚点钱。要不然孩子高中怎么办?万一孩子考上大学了,我们学费凑不齐怎么办?”

“是啊。要是孩子辛辛苦苦考上大学了,我们拿不出钱让孩子去的话,我真的没办法原谅自己。”

“再说了,人家招工消息说了,做满五年可优先购买公司住房,而且公司提供担保做分期付款。以后我们可以带孩子去那边的。”

“那敢情好!听说那边的教育质量也不错。”

来自华夏的时尚

尽管东瀛的经济因为《广场协议》而陷入衰退,但是各种消费主义却在此时慢慢蔓延,借此来宽慰东瀛人的脆弱内心。大概也是在这个时候,东京成为次于巴黎、米兰、伦敦和纽约之后的“第五个时尚之都”。东京人似乎对这个名头也非常满意,各种服装店在东京街头陆续建立。除了这些街头服装店之外,大部分东京人还是会选择去商场的名牌专柜选择衣服。

在东京都赫赫有名的堂吉诃德百货大楼一楼,一个被黑色帷幕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店面吸引了不少人驻足。

“诶,这是不是要开新的店铺了?”一个经常逛街的女孩询问自己的女伴。

“嗯。”女伴肯定地点点头,“这个店面的面积很大,而且旁边就是香奈儿和迪奥,租金肯定不便宜呢。”

“说不定又是哪个奢侈品专卖店要开到这里了。”女孩笑嘻嘻地说道,“可惜我刚刚买了lv的包,可没有钱再买其他东西了。”

“没关系,大不了你将你那个爱马仕的包弄到中古店去卖了就是。”女伴揶揄道。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